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激发团队活力的源泉。作为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如何与时俱进,组织和开展适应基层实际、成员喜闻乐见、形式灵活新颖的活动,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派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需求,是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课题。基层组织活动形式实现创新,对化解基层组织在组织活动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拓展基层组织活动的模式与空间,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升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履职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体制转换大背景下,民主党派的各级基层组织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服务对象明显变化,组织设置、活动开展遇到了不少新情况:一是随着界别调整,新领域成员的加入,使得很多新的成员往往来自不同的系统、不同的部门,平时很少见面,即使是同一单位的基层组织,成员也分散于各个岗位,很难统一集中组织活动。二是基层成员结构变化带来需求变化,相对单一的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吸引力不强,无法有效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工作领域成员的需求。三是随着信息网络时代到来,获取资讯、交流观念日益便捷,成员工作学习生活“跨空间”特征日益明显,灌输为主、相对封闭的组织活动已难以充分奏效。四是为了提高成员的参与度,不少基层组织活动有重休闲化、娱乐化,轻思想性、目的性的倾向。
新时期,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需要创新,但是不能忘记民主党派的历史使命,要结合当前形势,在学习上进一步创新,在履行参政党职能上大作文章。笔者认为,基层组织活动创新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突出思想性。组织学习仍然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生活的重要形式,它对于提高党派成员政治理论水平、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学习方式可灵活多样,一是把组织学习与及时掌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举措等情况相结合,让成员及时了解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将组织学习当做成员重要的知情渠道,为党派成员履行职能提供信息保障;二是围绕当前一段时期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选择学习材料,适当组织成员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社情民意。
二、增强针对性。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生活应紧扣参政党职能,围绕本地区中心工作和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调研课题,组织成员进行调研,提出建议意见。通过调研,组织研讨,提高广大成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达到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目的。
三、体现实效性。开展基层组织生活应该与本单位中心工作相结合,与成员本职工作相结合,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要教育成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组织成员为本单位中心工作提出质量较高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整体作用,提高党派组织的影响力,“有为才有位”,才能受到重视。另外,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生活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从自身成员特点出发,为本地区、本单位、本社区服务。如:进行医疗卫生保健、文化教育、法律咨询、捐资助学、业务培训等服务,积极参与文艺联谊等活动,通过社会服务,扩大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
四、探索开放性。打破原有基层组织生活的封闭模式,探索建立开放型基层组织生活模式。对党派成员而言,是在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党派成员自由选择的范围。其参加组织生活时,不局限于本人所属的基层组织,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参加其他基层组织的活动;从基层组织角度讲,是在开展组织活动时,可以对其他基层组织成员开放,也可以在基层组织之间开展沟通交流和横向联合活动,发挥不同基层组织和党派成员的优势和特长,扩大党派成员的信息交流范围,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增强组织凝聚力。现在是信息时代,可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开展组织生活。如:通过互联网开展网上组织生活,通过电话开展组织生活。这种形式方便快捷,不受时间段、场地等限制,对年轻和年老体弱的成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五、把握连续性。基层党组织活动创新不能因为组织设置、人员变动以及主要负责人变更等因素而有所偏废,尤其不能忽视主动争取当地或单位中共党委的支持。要保持连续性、递进性,力求科学性,做到前后呼应,有始有终。在保持活动连续性的同时,每年又有所侧重,开辟一些新的内容,采取一些新的方式,避免简单的雷同和重复,突出新亮点。
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从工作实践看,除了把握好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关系:一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基层组织活动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措施和制度,要认真总结,进一步坚持、借鉴和推广。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和运用成功经验,又要与新的实践相结合,不断充实新的内容,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针对性和体现时代性。二是处理好内容与方式的关系。在创新实践中既要注重活动主题和内容的严肃性、政治性,又要挖掘成员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载体,务求通过方式的多样体现深刻的内涵。找准内容和方式的结合点,激发基层组织的内在活力,力求做到动机与效果、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三是处理好正面引导与把握节奏的关系。创新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不能脱离实际,要突出导向性,加强正面引导,不断推进各类活动深入有序开展。组织活动要注意把握尺度、掌握节奏、注重效果,在“新”、“精”、“实”上下功夫,不能过于频繁,宁缺毋滥。四是处理好领导带头与全员参与的关系。推进基层组织活动创新,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要尽可能参加,主动出谋划策,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注重吸引成员及群众参与,广泛征求和听取成员和群众意见,增强组织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