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民革徐州市委会 | 发布时间:2009/11/6 9:20:53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章程
(民革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7年12月23日通过)
总纲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民革由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创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于1911年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了共和国。孙中山逝世以后,中国国民党内的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继承孙中山遗志,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继续参加民族民主革命,为促进国共第二次合作,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国民党各派爱国民主力量逐步发展和联合,于1948年1月1日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本党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共同战斗,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本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成员,参加人民政权和人民政协的工作,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爱国统一战线,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本党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要求,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为加强海峡两岸沟通与交流,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作出了新的贡献。
总结民革的历史经验,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政党关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这一民革优良传统和基本特色,大力提高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水平,为推动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征程。
本党现阶段的政治纲领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实行民主监督;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致力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致力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推进祖国统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本党的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参政议政。本党重视加强参政能力建设,不断建立和健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强化参政议政重点领域。动员和鼓励全体党员与所联系人士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作出成绩,同时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各级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政治协商工作,以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合力。本党代表与反映党员及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积极协调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
本党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工作重点,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定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和分裂祖国的企图和行动;赞同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视以孙中山爱国思想为纽带,团结海内外所联系人士,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
本党把加强自身建设放在重要地位,以坚持共产党领导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政治联盟特点、体现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为原则,以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为特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干部、党员政治素质;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巩固党内团结、促进党内和谐,增强组织活力,进一步把本党建设成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本党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群众路线,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本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一切活动的根本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在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开展各项活动。
本党履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承担政协章程所规定的义务。
本党维护党员的合法权益。
第一章 党员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符合本党发展党员条件,愿意遵守本党章程,可以申请加入本党。
第二条 申请入党,须有两名党员介绍,提交入党申请书,由支部和所属地方组织考察合格后,经支部大会通过,所属地方组织审核,报省辖市级组织(省直属支部报省级组织)批准,省辖市级组织报省级组织备案,省级组织报中央组织部备案,并书面通知本人及所在工作单位。党龄自支部大会通过之日起计算。
中央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必要时可以直接吸收党员。
第三条 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本党有关的会议和活动,阅读有关文件,对本党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二)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三)可以有根据地批评本党的任何一级组织和任何党员;
(四)对于组织的决议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或向领导机关提出,但在决议未修改以前,必须执行;
(五)基层组织对党员个人作党纪处分时,本人可以要求参加会议,并有权提出申辩;对处分决定有不同意见,可以要求复议,并有权向上级组织申诉;
(六)向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
第四条 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遵守宪法、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保守国家机密;
(三)遵守本党章程,继承和发扬民革优良传统;
(四)对党忠诚,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五)执行组织决议,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参与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其他各项工作;
(六)在本职工作中,认真负责,廉洁奉公,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完成各项任务,并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第五条 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党员要求退党,须向所在支部提出本人的书面退党报告,支部层报省辖市级组织(省直属支部报省级组织)注销其党籍,省辖市级组织层报中央组织部备案,并书面通知本人及所在工作单位。
第六条 党员无正当理由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多次教育无效者,经支部大会通过,所属地方组织审核,层报省级组织批准,注销其党籍,省级组织报中央组织部备案,并书面通知本人及所在工作单位。
第七条 党员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必须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第八条 党员在工作中作出优异成绩的,给予表扬或奖励。
第二章 组织制度
第九条 本党各级组织是:
中央组织为中央委员会。
地方组织为省级、省辖市级、县级委员会。省级组织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省辖市级组织为省辖市(自治州、盟)、直辖市的区委员会;县级组织为县级市、县(旗)、省辖市的区委员会。
基层组织为支部、总支部、基层委员会。
第十条 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民主集中制。
(一)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切实保障各级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
(二)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中央;
(三)各级领导机关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特殊情况,可由上一级组织的常务委员会指派负责人员主持工作,或对领导班子成员作个别调整;
(四)各级委员会对同级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和上级组织负责。下级组织要贯彻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向上级组织反映情况,请示和汇报工作;上级组织要加强对下级组织的领导,经常听取和及时处理下级组织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五)各级领导机关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凡属重大问题必须经过集体讨论,方能作出决定。
第十一条 本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全国代表大会,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是中央委员会。
地方领导机关是同级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在各级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闭会期间是同级委员会。
第十二条 中央委员会必要时可以召集全国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需要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代表会议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中央委员会或中央常务委员会决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必要时也可以召集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需要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代表会议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召集代表会议的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中央委员会批准。
第十三条 凡成立新的省辖市级、县级组织或撤销原有的省辖市级、县级组织,须经省级组织提出,报中央委员会批准。
凡成立新的省级组织或撤销原有的省级组织,须经中央委员会决定。
第十四条 各级组织的工作机关应当做到队伍精干,纪律严明,制度健全,运转有序,办事高效,服务优质。
第十五条 发展党员,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实行发展与巩固相结合,注重政治素质,坚持以大中城市为主,有计划地稳步发展的基本方针;发展对象是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本党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社会和法制专业人士以及其他人士,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
第三章 中央组织
第十六条 本党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必要时可以提前或延期举行。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中央委员会或中央常务委员会决定。
第十七条 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审议中央委员会报告;
(二)决定本党的方针、任务及其他重大事项;
(三)修改本党章程;
(四)选举中央委员会。
第十八条 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如果全国代表大会提前或延期举行,其任期也相应改变。
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全党工作,对外代表全党。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常务委员会召集,必要时可以提前或延期举行。
第十九条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的职权是:
(一)审议中央常务委员会报告;
(二)审议中央监督委员会报告;
(三)决定本党重大事项;
(四)选举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常务委员;
(五)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调整和增选中央委员会委员;
(六)决定中央监督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第二十条 中央常务委员会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组成,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领导全党工作。
中央常务委员会会议每三个月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召集和主持,必要时可以提前或延期举行。中央委员会主席可以委托副主席主持会议。
中央常务委员会定期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
第二十一条 中央常务委员会闭会期间,由中央主席会议主持中央领导工作。
中央主席会议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组成。
中央主席会议由中央委员会主席主持。
每届中央委员会产生的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中央领导人,在下届全国代表大会开会期间,继续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直到下届中央委员会产生新的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中央领导人为止。
第二十二条 中央委员会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中央工作机关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
秘书长、各职能部门正职负责人,由中央常务委员会任命;副秘书长、各职能部门副职负责人由中央主席会议任命。
第二十三条 中央委员会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的主任由中央常务委员会决定,副主任和委员由中央主席会议决定。
第四章 地方组织
第二十四条 地方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同级委员会召集。必要时,经上一级组织批准,可以提前或延期举行。
地方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同级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上一级组织批准。
第二十五条 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审议同级委员会的报告;
(二)决定同级委员会的重大事项;
(三)选举同级委员会。
第二十六条 地方各级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如果同级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提前或延期举行,其任期也相应改变。
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名额,由上一级组织决定。
地方各级委员会在同级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同级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本级组织的工作。
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由地方常务委员会召集,必要时可以提前或延期举行。
地方各级委员会的职权是:
(一)审议同级常务委员会的报告;
(二)审议同级监督委员会(或内部监督机构)的报告;
(三)决定同级组织的重大事项;
(四)选举同级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常务委员。
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的候选人名单,事先须经上一级组织批准。如果上述人员在任期内职务需要变动,须经上一级组织批准;
(五)在同级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调整和增选同级委员会委员;
(六)决定同级内部监督机构组成人员名单。
第二十七条 省级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其他各级委员会可设常务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组成。在同级委员会闭会期间,行使同级委员会的职权。
常务委员会定期向同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
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在下届代表大会开会期间,继续主持日常工作,直到新的常务委员会产生为止。
第二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闭会期间,由主任委员会议主持领导工作。
主任委员会议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组成。
主任委员会议由主任委员主持。
第二十九条 地方各级委员会设秘书长,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地方组织工作机关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
秘书长、专门委员会和职能部门的正职负责人,由常务委员会任命,不设常务委员会的地方组织由同级委员会任命。副秘书长、专门委员会和职能部门的副职负责人由主任委员会议任命。
第五章 基层组织
第三十条 凡基层单位有党员五人以上者,经上一级地方组织批准,可以成立支部。三人以上者,可以成立小组,也可以加入邻近地区或相近行业的支部。根据工作需要,同一单位、行业、地区设有两个以上支部的可以设总支部或基层委员会。
党员因特殊原因不能编入支部的,由所属组织直接联系。
第三十一条 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党员代表由所属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至五年。必要时经上一级地方组织批准,可以提前或延期换届。委员的名额和人选,须报上一级地方组织批准。
支部、总支部、基层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组成。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由委员会推选。
支部、总支部、基层委员会贯彻民主集中制,实行在主任委员主持下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定期开展活动,健全组织生活。
第三十二条 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
(一)发扬自我教育优良传统,推动和组织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推动和组织党员学习本党章程和历史,遵守章程规定,继承和发扬民革优良传统;
(三)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教育和鼓励党员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参加本党各级组织的工作和活动;
(四)维护和执行本党纪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和监督党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维护党员的合法权益;
(五)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社情民意;
(六)教育党员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倾向,维护社会稳定,坚决同违法犯罪和破坏安定团结局面的行为作斗争;
(七)发现、培养并向上级组织推荐优秀人才;
(八)发展党员,收缴党费,讨论对党员的奖励和处分;
(九)组织党员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第六章 干部
第三十三条 本党各级领导干部是本党的骨干。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和任用干部,建立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第三十四条 本党各级领导干部,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履行本党章程,接受组织和党员的监督;
(二)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注重调查研究,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
(三)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作风民主,胸襟宽广,顾全大局,善于团结同志,紧密联系群众;
(四)热爱民革工作,服从组织,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第三十五条 本党重视教育、培训、选拔和考核干部,特别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第三十六条 本党中央和地方组织的领导班子成员原则上同一职务可连选连任两届,最多不超过三届。
第七章 党的纪律与内部监督
第三十七条 党员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本党政治纪律,任何情况下不得有违反或削弱本党政治纪律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 党员如有违反宪法、法律、法规,或违反本党章程和纪律的行为,按情节的轻重,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停止或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的处分。
留党察看的期限最多不超过两年。党员在留党察看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党员经过留党察看,确已改正错误的,应当恢复其党员的权利;坚持错误不改的,应当开除党籍。
第三十九条 对党员的纪律处分,须经支部大会决定,报上一级地方组织批准,并层报中央组织部备案。特殊情况下,中央和省级委员会有权直接决定给党员以纪律处分。开除党籍的处分,须经省级组织批准,报中央常务委员会备案。
对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的纪律处分,须经同级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决定,层报中央委员会批准。
对中央委员会委员的纪律处分,须经中央常务委员会决定。
以上纪律处分,由所属地方组织书面通知本人及所在工作单位。
第四十条 内部监督是本党对各级组织和党员遵守本党章程,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责情况的自我监督。监督的重点是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各级领导机构成员、民革各级机关担任公职的党员。
中央和省级组织设立监督委员会,在同级委员会的领导下工作,指导下一级内部监督机构的工作。
省辖市级组织可以设立内部监督机构。
第四十一条 中央监督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由中央主席会议提出,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任期与中央委员会一致。
中央监督委员会成员届中如需调整,由中央主席会议提出,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中央常务委员会决定,报下一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确认。
第四十二条 省级监督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由主任委员会议提出,省级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任期与省级委员会一致。
省级监督委员会成员届中如需调整,由主任委员会议提出,省级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在省级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省级常务委员会决定,报下一次省级委员会全体会议确认。
省辖市级内部监督机构的设立和职责,参照省级监督委员会的相关规定。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章程自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四条 本章程的修改权属于全国代表大会,解释权属于中央委员会。
民革徐州市委简介
民革徐州市委会是中共徐州市委、民革江苏省委会领导的地市级参政党组织。自1958年10月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至今,历经60余年,共召开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至第十二届委员会。历任主任委员为:郭任(女)、于麟章、萧树平、赵彭城、陈萍(女)。
1956年春,江苏省委丁毅忱同志来徐州,召集部分有关人士商谈在徐州建立民革组织事宜。1956年6月1日,成立民革徐州市筹备委员会,当时指定召集人郭任(女)。1958年10月,徐州民革召开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正式成立民革徐州市第一届委员会,当时有民革党员66名,其中,有建国前加入的民革地下党员3名,其余90%以上为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及纳入统战对象的原国民政府军政人员。
1958年10月至1980年9月为民革徐州市第一届至第三届委员会的22年。这22年,国家经历了整风反右、三年自然灾害、社教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民革徐州市委建立伊始,就在这些运动中经受考验、锻炼,得到初步发展。但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民革的活动中止,直至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8年末才逐渐恢复,时民革党员仅余21人。
1980年9月至1989年12月是徐州民革的恢复发展阶段。这9年,是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组织遭受“文革”破坏后,重新恢复活动、逐步发展的阶段。徐州民革中的许多党员,在“文革”中受到冲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给予了这些党员政治生命;另外有一大批落实政策人员,也加入到统一战线行列中来,被民革组织接纳,至1988年4月第六次党员大会召开时,共有党员91名。
1989年12月至今是徐州民革的稳步前进阶段。在一系列大好政策的指引下,在中共徐州市委和民革江苏省委会的领导下,各届市委会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参政党的定位,着力加强组织建设、政治思想建设、领导班子建设、机关建设、制度建设,党员整体素质大大提高,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
截至2018年底,民革徐州市委员会有1个基层委员会,1个总支,14个支部,党员319人。党员中省政协常委1人,省政协委员1人,省人大代表2人,市人大常委1人,市政协常委5人,市政协委员22人,区政协常委5人,区政协委员32人。
自成立以来,民革徐州市委员会把加强自身建设放在重要地位,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基本职能,动员和鼓励党员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各自岗位努力工作,做出成绩;发挥党派优势,突出民革特色,坚持不懈推进社会服务工作;围绕国家对台工作大局,上下联动、内外结合,推动祖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代表与反映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积极协调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已经成为一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政治上成熟、参政议政经验丰富的参政党地方组织。
民革徐州市委现任主委为陈萍(女),副主委曹瑞光、于玉莽、唐翔、何凯
机构设置
民革徐州市委下设机构:办公室、组织宣传部。
职能作用
一、办公室:
草拟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起草有关会议方案和文件;负责有关会议的会务工作和机关文件收发、文书、档案、财务、接待、工资福利、文件保密、后勤服务、考勤、机关退休干部等工作。
二、组织宣传部
按照民革党章要求,负责办理党员党籍、档案材料和缴纳党费的管理工作;办理党员来信来访和党员奖励、党纪处理;负责机关人事档案的保管工作。负责重要会议、报告的组织学习、传达、宣传和重要节日活动的组织工作;指导基层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思想建设工作;了解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及时反映情况;负责管理图书、报刊资料、整理和编撰文史资料;草拟主要领导的发言稿;起草调研报告。
民革徐州市委领导简介
陈萍:女,汉族,1958年6月生,江苏徐州人,1982年1月参加工作,1998年5月加入民革,研究生学历,研究员职称。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江苏省政协常委,徐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徐州市委主委。
1977-1981年 南京农业大学学习
1982-1988年 任徐州农科所实习研究员
1988-1989年 任徐州农科所助理研究员
1989-1992年 任徐州农科所棉花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
1992-1995年 任徐州农科所棉花室主任、助理研究员
1995-1996年 任徐州农科所棉花室主任、副研究员
1996-2003年 任徐州市农业局副局长
2003-2005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所长、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徐州市农科院院长、副研究员
2005-2012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所长、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徐州市农科院院长、研究员
2012年至今 徐州市政协第十四届、十五届委员会副主席
2011年至今 民革徐州市委第十一届、十二届委员会主委
2012年至今 民革江苏省委第十届、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委
曹瑞光:民革徐州市委副主委,徐州市政协第十五届委员会常委,徐州市农业农村局调研员。
于玉莽:民革徐州市委专职副主委,江苏省人大代表,民革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徐州市人大第十六届委员会常委。
唐翔:民革徐州市委副主委,徐州市政协十五届委员会常委、兼职副秘书长,徐州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何凯:民革徐州市委副主委,徐州市政协十五届委员会常委,徐州市土木工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
各省市区统战网
全市统战系统网
各县(市)区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