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发布时间:2025/8/4 10:32:45
七月的彭城,绿意葱茏,古韵悠长。7月31日,由民盟徐州市委会精心策划、徐州市青岭书院承办的“盟心护童 —— 彭城七里踏诗行”夏令营活动温情启航,来自塔山中心小学的25名留守儿童,在民盟市委会副主委高青、盟员刘春娥老师的带领下,在民盟志愿者的陪伴下,沿着“彭城七里”的文化脉络,开启了一场与历史对话、与诗歌同行的暑假旅程。
活动伊始,戏马台南大门的合影定格下孩子们雀跃的笑脸。在特邀嘉宾、学者于克南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探寻项羽与徐州的历史渊源,听苏轼任徐州知州时缘何在此留下“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的诗句。“苏轼在徐州修过什么工程?”“他写过哪些描写徐州的诗?”互动问答“苏轼的徐州记忆”里,孩子们争相举手,在趣味知识中筑牢文化认同。

登云龙山啦!石阶旁的松柏沙沙作响,像在为孩子们加油。到了放鹤亭,清风徐来,远眺彭城全景,恰如苏轼笔下 “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 的意境。民盟市委会一行人带领孩子们齐声诵读《登云龙山》《放鹤亭记》选段,稚嫩的童声与千年诗句共振,回荡在山间。孩子们说 “我以前觉得古诗很难,今天站在这里读,突然就懂了苏轼为什么喜欢这里!”
户部山古琴社的门一推开,悠扬的琴声就飘了过来。老师介绍说,苏轼可是古琴爱好者,还写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的妙句呢!孩子们听得入了迷,还亲手弹了古琴 —— 指尖碰到琴弦的瞬间,仿佛摸到了千年前苏轼笔下的 “大音希声”。原来诗词里的意境,真的能透过琴弦传到心里呀!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收到了民盟盟员、青岭书院院长秦昌慧准备的 “文化礼物”—— 一本本印着苏轼诗词的书籍。返程的车上,有孩子捧着书小声念叨:“下次还要来,带着爸爸妈妈看苏轼看过的徐州!”
一场踏诗行,一颗护童心。民盟徐州市委会始终牵挂着留守儿童的成长,希望用文化的力量温暖他们的童年。当孩子们的笑声与彭城的诗韵相遇,我们知道,这份对家乡的热爱、对文化的向往,已悄悄在他们心里种下种子。彭城七里的故事还在继续,民盟与童心的约定,也永远在路上。